|
土耳其國產“可汗”戰鬥機。 |
中評社北京8月20日電/近期,土耳其宣布達成兩筆重要軍貿交易,分別為從英國採購“台風”戰鬥機和向印度尼西亞出口國產“可汗”戰鬥機。有分析認為,同步推動戰鬥機的引進與出口,是土耳其國防工業“短期補強”與“長期自主”戰略布局的體現,折射出其提升軍事能力、擴大地區影響力的意圖。
引進出口雙線並行
土耳其與英國簽署的“台風”戰鬥機採購協議涉及40架戰鬥機及配套設備,總金額超56億美元。其中,首批20架為英國退役後翻新的機型,後續20架為英德合作生產的全新升級版本,預計2026年起開始交付。“台風”戰鬥機由英國、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聯合研製,是歐洲典型的第四代戰鬥機。土耳其2023年提出採購申請時遭到德國反對,經過兩年談判,近日才達成協議。
同期,土耳其與印尼簽署價值100億美元的戰鬥機出口合同,計畫出口48架“可汗”戰鬥機,並提供相關技術轉讓。土耳其承諾在印尼建立該型戰鬥機的組裝維護基地,首批戰鬥機擬於2030年交付。作為“可汗”戰鬥機的首筆出口訂單,也是土耳其史上最大規模國防出口合同,這筆交易被視為其自主軍工產品走向國際的重要一步。
核心目的相互交織
從戰略邏輯來看,這兩筆交易雖方向不同,實則是土耳其國防布局的一體兩面。採購“台風”戰鬥機是為解近憂,推動“可汗”戰鬥機外銷則是謀遠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