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4日電/英國《金融時報》網站6月30日刊登題為《北約峰會無法掩蓋烏克蘭的困境》的文章,作者是吉迪恩·拉赫曼。文章摘譯如下: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二任期首次召開的北約峰會過後,歐洲領導人似乎大體滿意。
對美國總統退出峰會——甚至退出北約本身——的擔憂並未成為現實。北約所有歐洲成員國現在都承諾將國內生產總值的5%用於防務——這是一個籠統的定義。
一位歐洲領導人列舉了峰會取得的三大成果。首先,北約重新聚焦其關鍵任務,即威懾俄羅斯。其次,北約正恢復冷戰時期的防務開支水平,以應對俄羅斯的持續軍事集結。第三,隨著歐洲防務開支增加,北約將成為美國和歐洲之間一個更加平衡的聯盟。
特朗普還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進行了友好會面,一定程度上修復了兩位領導人2月份在白宮那次災難性會晤造成的損害。
然而,儘管烏克蘭在外交上形勢好轉,但戰爭本身似乎在惡化。一些北約領導人擔心,到今年秋天,前線局勢可能會嚴重惡化。這將遠比上周北約公報中的任何紙面承諾都重要。軍事評估顯示,俄羅斯和烏克蘭軍隊都已接近精疲力竭的地步。俄羅斯或許還能堅持一年當前的作戰水平,但如果烏克蘭得不到新的重大軍事支持的話,它可能在6個月內就會達到臨界點。
烏克蘭還有一些西方盟友無法解決的短缺問題——尤其是烏克蘭軍隊人數。烏克蘭損失慘重,而俄羅斯人口大約是烏克蘭的四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