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0日電/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5月5日刊發題為《胡塞組織可用高超音速導彈封鎖以色列空域》的文章,作者是布蘭登·韋徹特。全文摘編如下:
也門胡塞組織4日用一枚彈道導彈對以色列的本-古裡安國際機場發動了一次令人震驚的襲擊,該機場是以色列的主要機場。
對本-古裡安機場的襲擊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儘管胡塞組織經常向以色列發射各種型號的導彈,但很少有導彈擊中預定目標。這枚胡塞組織的導彈成功地躲過了攔截,擊中了重要目標。
以色列和美國的國防決策者應該問一問為什麼。
與以色列“鐵穹”系統得到的鋪天蓋地的正面報導相反的是,這一防禦網絡確實存在局限性。
對於以色列人而言,“鐵穹”系統這次的確是失敗了。鑒於以色列所面臨威脅的嚴重程度,這種情況遲早會發生。
胡塞組織聲稱,他們對以色列的防禦系統試用了一種新型高超音速導彈。許多西方分析人士對這種說法持懷疑態度,這是可以理解的,但這種情況不應被立即否定。
事實上,胡塞組織向以色列發射新獲得的高超音速武器的可能性很高。我們怎麼知道的?因為胡塞組織的這一武器成功避開了一層層環繞以色列的先進、可靠的防空系統,而這一防空系統過去曾有效地抵擋了胡塞組織幾乎所有的襲擊。
如果襲擊本-古裡安機場的導彈像胡塞組織聲稱的那樣是一種高超音速武器,那麼當今就沒有能夠防禦它的有效防空系統了。因此,以色列高效的防空系統——不僅是“鐵穹”系統,還有美國提供的“薩德”反導系統,以及以色列研發的“大衛投石索”和“箭”導彈防禦系統——完全無法抵禦這種高超音速武器的攻擊,也是情理之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