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國瑞先生 |
中評社香港10月日電(章念馳口述,章明徠筆錄)國老是人們對劉國瑞先生的昵稱與尊稱。他是《聯合報》的總編輯,《經濟日報》的社長,聯經出版社的發行人,他一生與其說是媒體人,毋寧說是一個出版人。他曾獲得台灣當局頒發的出版人最高獎項,這是沒有第二人能獲得的殊榮。
兩岸關係剛剛解凍,人員開始往來,台灣的出版人就紛紛來到大陸,從文革浩劫的灰堆中搶救中國文化。他們到處訪問劫後餘生的著名學者,約他們出版新著,保存他們一生研究的成果。這使這些學者們看到了學術生命的新希望,紛紛將他們的著作交台灣出版,台灣的出版界由此出了一大批代表中國學術文化精華的精品力作,彌補了大陸的出版難,搶救了大陸的傳統文化研究。
國老就是其中一位,如顧頡鋼日記就是從顧頡鋼兩個女兒手中搶救出來的,幫助他兩個女兒整理出版,了結了顧頡鋼的心願,出版了十多冊洋洋灑灑的顧頡鋼日記。這是一部很重要的史料,如果不是他們的搶救,也許從此就消失在人間了。顧頡剛兩個女兒高興得不得了,也不向出版社索回原稿。國老對他兩個女兒說,這是很重要的史料,你們一定要自己保管好,不可輕易棄之,於是顧先生兩個女兒感激地收回了原稿。又例如,他們抓緊整理出版了錢穆全集,洋洋灑灑六十幾本,裝幀大氣,令人愛不釋手,這樣一部煌煌大著在國內是出版不了的。
聯經出版社不知在哪一年出版了一個大陸學者高行健的著作《靈山》,後來這部著作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聯經出版社高興極了,辦了一系列慶祝活動。但我們對此事幾乎不作反應,沒有一絲感到高興,因為高行健已經加入了法國國籍。
還有一位國內很著名的很引世人矚目的優秀學者,他很想到美國去遊學,但苦於沒有經費,國老他們毅然買下了他著作的出版權,送了他10萬美金,於是這位學者樂不可支地去了美國。但後來這位作者又將自己的出版權賣給了其他出版社,讓聯經出版社非常不高興。當時我們有些學者就很缺乏法制觀念,缺乏契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