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安梧接受記者採訪。(中評社 王若菡攝) |
中評社北京10月1日電(實習記者 王若菡)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理事長、元亨書院院長林安梧教授日前出席2025兩岸共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討會。林安梧在致辭時表達了對兩岸文化交流的感悟及對未來兩岸文化交流的期待。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林安梧談及參與本次祭孔大典的一些感想,“我參加過很多次的祭孔大典,還做過2007年的中央電視台祭孔大典的現場嘉賓。從以前到現在能夠感受到傳承、弘揚孔子文化、儒家文化,是一件很不容易但很有必要的事。以前我們說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現在是經濟發展了,文化要生根。但是要真正生根,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好。”
林安梧認為設置這些儀式、文化空間等具體的事務都要落實到地,否則會很容易出現文化流失的問題。原本來自齊魯的禮樂文化和儒家思想就是當下的台灣地區人們的日常生活狀態,或者內化在每個人生命裡面,但是現在這種文化基因在稀薄化、在減少。林安梧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政治因素。不過也不必太擔心,因為台灣地區的社會基層是有力量的。在一個現代性的社會當中,台灣地區的群眾們應該凝聚共識,迸發出一個自發性的力量。比如說,不論是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知識傳播還是抗災救濟,民間力量是巨大的、無分貴賤的,是不容忽視的。
林安梧還談到了對未來的展望和期待:“我在1990年來到中國大陸之後就一直在做文化交流相關的工作,我現在還是山東大學特聘教授,也是博士生導師,受聘於山東大學已經六七年了。對於促進兩岸同文同種的意識,我認為‘為仁者能以大事小,為智者能以小事大’,就是我們要想辦法讓台灣同胞一起參與到整個中華文化的復興過程,要有建設性的路徑或方法,而不是一味地消極批評。所以兩岸一定要交流,如果能有一個適合文化交流的政治前提那就更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