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兩岸專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港澳台青京蒙行 感受悠揚琴聲與草原的碰撞
http://www.crntt.tw   2025-08-20 01:14:33
研習營團員正在體驗馬頭琴(中評社 林啟瑞攝)
  中評社烏蘭浩特8月20日電(實習記者 林啟瑞)8月17日,30餘位港澳台同胞乘機抵達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當日上午參訪興安領創·非遺展示體驗中心,感受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民族融合建設成果。期間,興安盟馬頭琴非遺傳承人介紹了馬頭琴的歷史來源、樂器特色和演奏方法。

  據瞭解,在歷史來源方面,在兩岸都同樣常見的二胡、中胡和革胡都由胡琴演變而來,而馬頭琴也與它們同宗同源。《元史》有記載:“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頸,龍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為馬尾”。在樂器特色方面,馬頭琴的每根琴弦都以數百跟長馬尾合成,兩端用細絲弦結住,上端纏於弦軸,下端系於琴底的尾柱上,兩端拴以馬尾為弓毛,因此,馬頭琴的兩根琴弦不應被成為“兩根弦”,而是“兩股弦”。在演奏方法方面,馬頭琴的琴弓不是夾在兩股弦的中間,而是在外面擦弦拉奏,用馬尾弓摩擦馬尾弦,發出的聲音甘美、渾厚、悠揚、動聽,這在中外拉弦樂器中都是極為獨特的。

  在現場,馬頭琴非遺傳承人還拉奏了極具草原風情的民族樂曲《呼倫貝爾大草原》,傳承人指尖揉壓的顫音和勾勒出的天地蒼茫意境,吸引眾多港澳台同胞駐足傾聽。曲罷,許多港澳台同胞在傳承人的指導下體驗馬頭琴演奏,體驗這份獨屬草原的技藝。

  一名台灣青年說道:“我會拉二胡,在非遺中心第一次看見馬頭琴的時候,我以為它和二胡很像,所以想讓工作人員從展示櫃裡拿出來看看,但是經過講解以後我發現這兩個樂器有很大不一樣,我特別感興趣的是馬頭琴的音色,以後有機會希望自己也能擁有一把自己的馬頭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