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0日電(實習記者 邱姿爽)8月18日,來自台灣的碩士研究生劉同學隨“壯美邊疆 青春同行”2025台青京蒙行參訪團來到內蒙古通遼,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皮雕藝術的獨特魅力與推廣成果,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表示,當地皮雕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是非遺文化推廣的生動寫照,也是摒棄浮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鮮明例證。
在此次通遼之行中,劉同學初次邂逅了當地的非遺皮雕藝術。“這些非遺的皮雕特別神奇,沒想到一張平面的牛皮竟然能夠雕琢出立體的效果,每一件作品都十分精美,非常出神入化,真的超厲害!”他難掩贊嘆之情。
在瞭解到當地通過舉辦非遺培訓班等方式普及傳統技藝後,劉同學深感認同。他認為,在快節奏的當下,沒有被浮躁的氛圍裹挾,反而能夠沉下心來、潛心傳承非遺,本就是一個非常了不起且難得的行為。“當地為人們提供學習非遺的機會,拓寬了大家的發展道路,我覺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劉同學感嘆道。
令他尤為觸動的是,非遺皮雕藝術並未局限於地域,而是真正“活”了起來:“學成之後在全國各地到處開花,讓全國老百姓欣賞到通遼的皮雕技藝,讓非遺活起來。”——學成的傳承人已將皮雕藝術帶向多個省份,通過開店創作、宣傳推廣,讓全國民眾都能領略其風采,實現了非遺在傳承中發展,更彰顯了對非遺保護的深層思考與務實行動。
此次近距離觀看皮雕藝術品和製作過程,不僅讓台青們親身感受了非遺文化的深厚底蘊,更讓大家對大陸在非遺保護與推廣工作中的用心和成效,有了更為直觀而深刻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