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在丹東市高處俯瞰鴨綠江江面,白色建築處為丹東市月亮島(中評社 陳思遠攝) |
中評社丹東8月18日電(記者 陳思遠)8月17日上午,參與兩岸媒體遼寧行的記者及自媒體人來到遼寧省丹東市。這座與朝鮮隔江相望的城市,既是中朝邊境線上的重要節點,也是當年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出征的重要出發地之一,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
清晨的鴨綠江籠罩在一片朦朧之中,剛下過的雨讓空氣裡彌漫著濕潤的氣息,江面霧氣蒸騰,能見度很低。即便如此,透過彌漫的水霧,仍能隱約望見對岸朝鮮的房屋輪廓,在晨霧中若隱若現,增添了幾分神秘感。
一行人乘坐大巴車來到鴨綠江游船碼頭,登上游船,準備近距離感受這條界江的獨特風情。游船緩緩駛離岸邊,朝著江心方向行進,對岸的景象也隨著距離的拉近漸漸清晰了些。丹東江對面的城市,是朝鮮的新義州特別行政區,它坐落在鴨綠江南岸,與丹東市區隔江對峙,兩座城市被一條江水緊密連接,又因不同的國情呈現出別樣的風貌。
中朝兩國關係友好厚,因此鴨綠江邊界線並非以江中心為界,兩國船只與漁民可在江上自由航行,只要不上岸即可。航行過程中,當我們乘坐的船只行至江中心時,幸運地遇到了朝鮮的船只,船上的人主動向記者們揮手打招呼,記者們也熱情回應,大家紛紛直呼十分新奇。
站在游船甲板上,能看到新義州岸邊的房屋多是低矮的建築,色彩樸素。順著鴨綠江往上遊行駛一段距離,新義州成排的商品房便映入眼簾,據介紹,這些房子是近些年新建的。
游船在江面上平穩前行,兩岸的風光不斷變換。一側是丹東市區鱗次櫛比的高樓與岸邊悠閑散步的市民,充滿了現代都市的活力;另一側的新義州則透著一種靜謐的氛圍,偶有工人和挖掘機等在岸邊作業,展現出不同的生活節奏與城市風貌。
作為抗美援朝的出發地之一,鴨綠江見證了當年志願軍將士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的英雄壯舉。導游介紹,丹東市鴨綠江上游部分有“一步跨”的地方,在此處的鴨綠江比較窄,人們形容跨一步就到對岸朝鮮境內了,目測距離朝鮮不足三米,讓人深切感受到兩岸地理上的鄰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