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庫匯聚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王義桅談亞太安全經驗 揭美盟友策略本質
http://www.crntt.tw   2025-09-23 00:12:13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在香山論壇會議上就亞太安全問題發表觀點(中評社 陳思遠攝)
  中評社北京9月23日電(記者 陳思遠)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在香山論壇會議上就亞太安全問題發表觀點,剖析亞太安全與歐洲安全的核心差異,解讀亞太實現相對和平的經驗,同時批判美國在亞太的盟友策略本質是轉嫁自身危機。

  王義桅指出,與歐洲相比,亞太安全具有獨特性。二戰後歐洲發生了科索沃戰爭、格魯吉亞戰爭、克里米亞戰爭以及烏克蘭戰爭等,但亞洲卻保持了相對和平。他認為,歐洲安全和亞太安全有四個關鍵不同點。

  首先,亞洲歷史上並未形成統一的帝國,且亞洲各國宗教信仰多元,沒有共同的宗教基礎,這使得亞太地區實現和平更為困難。其次,亞太地區深受殖民歷史的影響。許多東盟國家在南海的領土聲索,也延續了殖民時代的地圖。再者,在歐洲,歐盟和北約在經濟和防務上形成了平行體系,而在亞太地區,各國面臨著經濟上靠中國、安全上靠美國的兩難境地,難以選邊站隊,這使得亞太地區更難彌合安全與經濟之間的鴻溝。最後則是陸地和海洋爭端。

  王義桅認為,儘管亞太地區實現和平更為困難,但實際上亞洲做到了相對和平,這其中有值得歐洲學習的經驗。亞洲的和平建立在“和而不同”的共同價值觀基礎上,具有很強的包容性。亞太地區的安全機制能夠容納不同意見的國家,如美國也參與了許多東盟的架構,這與歐盟難以容納俄羅斯形成鮮明對比。

  王義桅強調,安全需建立在經濟繁榮之上,經濟雙贏可延伸為多贏,安全領域同樣需要“共同安全”。中國與印度、東盟等國家和地區秉持“結伴而不結盟”原則,為區域安全合作提供了務實路徑。

  “做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做美國的盟友是致命的。”王義桅在回答有關美國在亞太部署中導系統的提問時引用了基辛格的話進行評論。他強調,美國在亞太部署導彈等行動,表面是“保護盟友”,實則通過軍事綁定將盟友產業鏈納入美國體系,迫使盟友為其債務和產業問題買單。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