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大台研院建院45周年學科發展大會參會人員合影留念(中評社 袁曉麥攝) |
中評社廈門7月7日電(記者 袁曉麥)7月5日,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舉行成立四十五周年學科發展大會。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莊榮良,廈門大學校長張宗益教授,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孫亞夫,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汪曙申等領導嘉賓以及來自全國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院友及師生代表齊聚一堂,共同回顧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45年來的光輝歷程。大會開幕式由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黨委書記郭錦星主持。大會同步啟動第十一屆兩岸學子論壇等系列活動。
廈門大學校長張宗益在致辭中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廈門大學地處海峽西岸,具有獨特區位和人文優勢,在兩岸交流合作中持續發揮重要作用。他回顧廈大台研院發展歷程,指出在歷代學者辛勤耕耘下,台研院如今已形成鮮明研究特色和優良學術傳統。45年來,廈大台研院堅持創新發展,通過自主設置交叉學科,構建育人體系,輸送復合型涉台人才,現已發展成中國大陸高校中規模最大、平台最多、學科最全、成果最豐碩的台灣研究學術機構,是台灣研究的重鎮和兩岸學術文化交流的前沿。面對新形勢新使命,張宗益對廈大台研院提出三點希望:一是著力培養一流涉台專業人才;二是著力打造涉台研究學術高地;三是著力提升涉台智庫服務能級。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孫亞夫在致辭中首先向廈大台研院成立45周年表示熱烈祝賀,肯定其45年來秉持“歷史地、全面地、實事求是地認識台灣,促進海峽兩岸學術交流,為祖國統一大業服務”的宗旨,全心全意地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完善台灣研究學科體系;長期客觀、全面觀察、判斷台海形勢。廈大台研院數十年的努力,為對台工作提供了有力協助,作出了重要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