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庫匯聚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聚焦經濟安全化 五國專家談破局之道
http://www.crntt.tw   2025-07-06 00:11:56
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經濟安全化與全球供應鏈重構”小組討論(中評社 梁夏欣攝)
  中評社北京7月6日電(助理記者 梁夏欣)在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經濟安全化與全球供應鏈重構”的小組討論上,來自新加坡、越南、中國、俄羅斯、加拿大的前政要、外交官及國際關係學者就全球化變局下的經濟安全挑戰展開深入研討。本次小組討論由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國際關係學系教授陳琪主持,與會者圍繞經濟安全化的歷史脈絡、中美戰略競爭影響、供應鏈韌性建設及中等國家角色等核心議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指出,當前經濟安全化態勢實為歷史常態。二戰後美國主導建立的非政治化貿易體系已瓦解,如今美國正放棄其建立的國際機制(如WTO、WHO),並將貿易“武器化”。歷史證明,貿易始終依存於安全與政治信任:絲綢之路需軍事保護,威尼斯貿易仰仗海軍霸權。面對美國技術封鎖,中國可打“稀土牌”並發展自主芯片,但更應通過開放(如深化RCEP、加入CPTPP)爭取夥伴。中國作為實際最大經濟體,已擁有區域主導力,各國對華需求大於中國對其依賴,需在新現實中尋求合作最大化。

  越南外交學院范蘭蓉大使強調經濟武器化將造成全球性損害,其可能導致全球GDP損失高達7%。這一系統性危機會全面衝擊產業鏈、供應鏈基礎,並深刻動搖國際互信根基,最終侵蝕全球共同繁榮。中美戰略競爭催生的“中國+1”策略,使越南、墨西哥等憑借地理優勢和貿易網絡成為連接對立經濟陣營的自然橋梁,形成客觀上緩解衝突的緩衝地帶。範大使呼籲國際社會停止通過關稅等手段懲罰此類銜接經濟體,轉而建立透明規則支持其發揮穩定作用。針對美越新達成的關稅協議,她以“有協議優於無協議”的務實態度接受現狀,但強調必須制定科學的轉口商品本土附加值核算標準以保障公平,同時敦促美方承認越南市場經濟地位並解除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向陽從學理層面分析,全球經濟安全化趨勢表現為企業供應鏈管理邏輯由注重“效率優先”向側重“韌性優先”轉變,以及宏觀層面經濟民族主義思潮的興起。其驅動因素既有客觀層面——超級全球化時代供應鏈延長帶來的系統性風險自然增加,也有主觀層面——西方社會將國內收入差距問題歸因於發展中國家競爭的特定敘事構建。李教授他認為,這種趨勢預計將持續較長時間,並可能帶來顯著影響:全球化進程步入調整階段、全球整體經濟福利面臨縮減壓力、以及國際公共產品供給顯現不足。在應對層面,他分析認為排除美國重構全球治理體系面臨現實困難,建議中國可依托“一帶一路”倡議等機制著重提供區域性公共產品,並在推動國際治理改革中採取務實策略。

  俄羅斯科學院沃伊托洛夫斯基所長援引俄方實踐案例指出,儘管遭遇1600餘項制裁、超3000億美元資產被凍結這些極限施壓,俄羅斯仍通過與非西方國家深化合作,在俄烏衝突背景下實現​​2024年4%的經濟增長,印證了全球價值鏈的抗壓韌性。他強調,西方技術封鎖等工具實際上是一個“相互依存悖論”——制裁在破壞既有秩序的同時,也反向驅動替代性合作路徑,證明無法扼殺全球化框架下的創新生存能力。他明確向中國傳遞了信心:依托​巨大市場及多元夥伴網絡,中國完全有能力抵禦美國技術管制或關稅升級等風險。若俄烏衝突緩和,俄羅斯將採取選擇性回歸策略,優先與可靠夥伴重構經濟鏈接,而非無條件重返西方主導體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