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朝俄三國元首等登上天安門城樓(央視直播截圖) |
中評社首爾9月25日電(記者 崔銀珍)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為契機,朝中俄三國首腦時隔66年再次齊聚一堂。韓國在內的海外媒體普遍認為,朝鮮國務委員長金正恩通過此次訪華,分別與俄羅斯和中國舉行了首腦會談,在對外方面既鞏固了核大國的地位,又確保了經濟利益。針對此次朝中俄三國領導人同台亮相,以及朝鮮在訪華期間分別與中、俄舉行的雙邊會談,韓國專家在主要報紙和廣播媒體中發表了如下評價:
韓國外大國際地區大學院教授康埈榮表示,朝鮮通過此次會面,在對內外獲得了非常積極的宣傳效果。特別是消解了俄烏戰爭後對風險管理的擔憂,成為確保一種戰略籌碼的契機。在經濟方面,也獲得了宣傳葛麻地區(注:朝鮮重點建設的海濱旅遊示範區)等重要項目的機會,由此顯示出朝鮮已經確保了相當的戰略地位。
另一方面,中國成功地在美國單邊主義主導的情況下,含蓄地展示了其仍然擁有地緣政治戰略地位的信息。作為此次活動的主辦方,中國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可以評價為在大局上取得了成功。儘管此次朝中會面存在一次性活動或象徵性會面的局限性,但考慮到重視維持對半島影響力的中國與準備俄烏戰爭後的朝鮮相互需求相契合而促成,其意義依然重大。
韓國國家戰略研究院歐亞中心主任杜鎮浩(音)指出,朝中俄三國首腦齊聚一堂,僅此本身就在國際社會掀起了巨大波瀾。特別是俄烏戰爭之後,朝俄關係實現了“血盟”式的飛躍,以此為基礎的朝中俄三國合作的序幕也隨之拉開。預計今後三國將在非軍事和外交領域尋求建立信任的實質性措施。
分析認為,朝鮮通過此次會面,在俄羅斯之外又獲得了中國這一強大的戰略後盾,成為了最大受益者。朝鮮似乎判斷,“安俄經中”的雙軌戰略,即在安保領域與俄羅斯合作、在經濟領域與中國合作,從長遠來看將帶來實際利益。此外,也有觀點認為,通過此次會面,金正恩為金主愛第四代世襲確保了強大的盟友。另一方面,俄羅斯通過此次會面相當程度上化解了國際孤立,並確認了與中國及印度的軍事和經濟聯盟,可以說獲得了強大的助力。也有分析指出,在朝俄會談中,普京總統提及派兵是在金正恩委員長主導下進行的,表現出將部分責任轉嫁給朝鮮的態度。俄羅斯為了長期維持戰爭,朝鮮的軍事人力是必需的,預計將作為交換條件,逐步滿足朝鮮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