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東亞安全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評編譯:應審慎推進戰時作戰指揮權移交
http://www.crntt.tw   2025-08-07 00:49:05
韓國防衞事業廳表示,將在未來5年內推進聯合指揮控制系統(AKJCCS)升級,提前應對從美軍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的部署需要。(網絡資料圖)
  中評社首爾8月7日電(記者 崔銀珍編譯)在7月31日《東亞日報》專欄中,峨山政策研究院院長崔剛強調,韓國在推進戰時作戰指揮權移交問題上,應充分認知其戰略功能,並結合當前嚴峻的安全形勢,採取審慎態度。他指出,韓國正面臨自6.25戰爭以來最嚴重的國家安全危機,在此背景下,貿然提出提前移交戰指權,不僅可能削弱防禦體系,更可能成為駐韓美軍縮減的起點。文章全文編譯如下:

  韓國國防部長安圭百於7月15日的人事聽證會上表示,目標在李在明政府任期內將戰時作戰指揮權(簡稱“戰指權”)從駐韓美軍移交給韓國軍方。儘管總統辦公室強調這是“個人意見”,但由於該言論涉及敏感的安全事務,引發了廣泛關注。考慮到文在寅政府時期曾將戰指權的提前移交列為百項國政課題之一,人們擔心戰指權問題是否會加重當前的安全形勢負擔。

  部分人士將戰指權視為“軍事主權”。但實際上,“作戰指揮權”是為了完成既定任務而賦予下屬部隊的有限權限。在防禦準備狀態(DEFCON)達到三級以上時,行使戰指權的駐韓美軍司令兼韓美聯合司令需遵循以韓美總統為首的高層指示,無法單獨做出決策,因此並不構成對主權的侵犯。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也由美軍空軍將領擔任盟軍最高司令,掌握成員國軍隊的戰指權。然而,英國、德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等32個成員國並未將此視為主權問題。在唐納德·特朗普第二任政府上台後,美國宣布正在考慮不再由美方擔任北約最高司令,引發多數歐洲國家的擔憂,原因是他們擔心戰時增援減少或美軍撤離的風險。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