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中台灣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高雄旗後砲台建材來自福建 中西合璧
http://www.crntt.tw   2025-10-07 00:33:27
砲台營門,門楣有“威震天南”字樣。(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高雄10月7日電(記者 方敬為)高雄旗津最北端的旗後山上有座“旗後礮台(砲台)”,建造於1875年清光緒年間,是當時扼守高雄港出海口的重要軍事設施,該砲台是台灣第一座融合了中式與西洋形式的砲台,建築形式採傳統中式設計,包括八字門、依循傳統風水觀念打造、建材引自福建一帶等,火炮武器及砲台則是採西方技術,中西合璧。

  旗後砲台座落在高雄市旗津區旗後山上,是清朝末期為鞏固海防所用,分別在旗後(中位)、哨船頭(低位)、柴山(高位)等3處建立新式礮台,以高中低層次不同的礮位全方面守護高雄港安全。根據史學家考究,該砲台可能是台灣首座中西技術融合砲台,到鴉片戰爭之前,台灣的砲台仍使用自鑄的中式砲,尚未引進近代西洋式設計的砲台,旗後砲台是中國全面吸收西洋技術之始的“中西合璧”式砲台。

  該砲台的建材也有深厚的兩岸淵源,由於當時台灣的燒磚技術尚未發達,大部分的公共建築,都是從漳泉廈門一帶訂購。旗後砲台的營門有二處,原主入口朝東南方,西邊則有一小側門,主入口在方位符合中國傳統的風水觀念,營門以中式八字門為設計。

  旗後砲台是高雄港區3個古砲台之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者,位於旗後山南側,與北側的旗后燈塔遙遙相望,在乙未戰爭時曾遭日本軍艦轟擊,至今仍可見到戰損的歷史痕跡。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