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中台灣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楊坤鋒發警訊 台灣農業無法承受市場開放
http://www.crntt.tw   2025-10-03 00:12:00
逢甲大學合作經濟暨社會事業經營學系副教授楊坤鋒。(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台中10月3日電(記者 方敬為)因應美國對等關稅,台灣已承諾向美國採購100億美元農產品,並提出新台幣190億元的支持台灣農漁民方案。逢甲大學合作經濟暨社會事業經營學系副教授楊坤鋒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這兩者存在矛盾,政府為了協助輸美農產品,提供扶助預算,又為了調降關稅對美開放市場,卻忽略本土農業難以承受的風險,就怕落得兩頭空。

  楊坤鋒,日本東京大學農經學科金融學博士,現任逢甲大學合作經濟暨社會事業經營學系專任副教授、東海大學國際貿易系兼任教師。曾任逢甲大學合作經濟學系系主任、創新創業中心主任等職。

  台灣官方持續對美爭取關稅稅率調降,在農業方面,“農業部”宣布,為協助產業因應美國加徵對等關稅的影響,提出總額達新台幣190億元的“強化韌性照顧農漁民支持方案”,針對台灣輸美主要農產品相關產業提供關鍵支持,協助產業因應近期國際經貿情勢變化,並持續強化韌性,提升產業應變能力。

  同時“農業部長”陳駿季率農產品訪問團赴美訪問,9月17日與美方簽署採購意向書,承諾未來4年向美國購買超過100億美元的黃豆、玉米、小麥與牛肉,規模比過去增加25%。外界解讀與關稅談判有關。

  針對台官方在農業經貿方面的處置方式,楊坤鋒認為,政府提出扶植方案協助受影響的輸美農產品,並且透過擴大對美採購希望能夠爭取關稅調降,但這兩者卻產生矛盾。首先,美國是台灣農業貿易的主要市場之一,僅次於陸港澳地區,佔比18%,這些農產品面臨高關稅喪失外銷競爭力,政府應該是要設法轉移外銷市場,補貼措施終究難以長久。

  楊坤鋒指出,扶助方案可能有助於一時的紓困,但如果外銷市場的結構沒有轉變,這些品項的貿易困境終究存在,除非美國方面願意調降關稅稅率,否則唯有分散外銷市場,才能夠解決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