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積電廠房。(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中8月7日電(記者 方敬為)美國總統特朗普5日受訪時宣布台積電將加碼投資美國3千億美元,並預告下周將公布對半導體產業的個別關稅。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施威全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台積電“被加碼”投資美國,正是台官方談判無能,加上一連串失誤所導致的結果。
施威全提到,台積電今年3月宣布擴大對美投資,就是明白台灣政府無法守住底線,所以要藉此換取半導體關稅豁免,但未料美方得寸進尺,台當局若無法應對交涉,台灣經貿將面臨嚴峻挑戰。
施威全,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碩士、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在賴幸媛擔任陸委會主委期間擔任簡任秘書,曾任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新北市經濟發展局長等職,現職為網路媒體負責人。
美國對台課徵對等關稅20%,引發產業界憂慮,不過,關稅恐怕只是前菜,外界持續關注與半導體等關鍵產業相關的《232條款》調查結果及最終稅率,市場認為這將是接下來的重中之重。目前市場消息傳出,美國未來對半導體加徵個別關稅,估計稅率可能高達20%。對以半導體、資通訊產業驅動經濟的台灣而言,必然又是一大負面因子。
特朗普5日接受CNBC節目《Squawk Box》專訪時表示,近期將宣布關於晶片、半導體以及藥品進口的關稅政策,更直言“我們希望晶片在美國製造”,因此晶片及半導體將被列為個別關稅,最快將在未來一周,宣布與晶片、半導體相關的新關稅。他並提到,來自台灣的世界最大晶圓公司台積電,“將在美國投資3000億美元”,於亞利桑納州興建世界最大的晶片廠。台積電對此則稱,目前只有先前宣布1650億美元投資案。
施威全表示,台積電“被加碼”最大的問題除了在特朗普的不可預測性之外,當然也包括台灣的談判策略未能有效守住底線,只能任由美國說了算。其實在特朗普的不可預測性裡面,慢慢的世界各國也會抓出一些規律,然後事先做研判、準備,並盤整可用的籌碼交涉、因應,找到可以突圍的罩門。
然而,施威全說,台灣在一開始面對特朗普的談判策略就失誤了,這方面賴清德團隊一開始的態度就透露出端倪。整個台灣政府的立場,在面對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海嘯,一開始擺出的基調就是“台美合作”,表態盡量配合美國,但低姿態並不會換來美國的友善,或者維護台灣的貿易主權,反而因為低姿態而被美國予取予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