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賢明。(中評社 黃筱筠攝)
|
中評社台北8月15日電(記者 黃筱筠)美國對台灣課徵對等關稅20%還要疊加既有稅率,外界質疑台灣談判團隊未善用台積電資源。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接受中評社訪問指出,台積電當然是重要的一張牌,可是不能碰到特朗普就搬出台積電,這種談判方式是沒有辦法成功。也有人說台積電太早送,那現在把在美國6個廠都搬回台灣,可能嗎?台灣水、電、土地、人力都不夠。
連賢明,美國波士頓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政治大學財政學系特聘教授、政治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執行長、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副院長、台灣大學經濟系合聘教授、中央研究院經濟所合聘研究員、國科會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
連賢明指出,台灣不能以爲有台積電就天下無敵,這個談判方式事實上是很難獲得別人同意。
至於有人講台積電太早送,或者是說我們把全部的投資都移到美國,那未來大家會擔心台積電先進製程或技術這方面的發展?
連賢明也說,其實很多人在質疑這一點,那就問他們,我們把美國的台積電全部移回來好了,現在6個廠要設在哪?台灣其實已經是全世界半導體廠密度最高的地方。全世界對半導體需求越來越高,台積電不太可能不滿足市場需求,大家都希望你能夠滿足。如果台積電的廠都要保留在台灣,我們現在哪裡有地?哪裡有水?哪裡有電?你要設在竹科,竹科現在也滿。想要把美國廠房搬回台灣,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他曾碰到一位台灣大學化學系老師,他們碩士班40幾位學生,30幾個都去台積電工作,我們台灣就那麼多人,又少子化。現在不論是人力、土地、水電、資源,其實都面對這個狀況。
連賢明也說,如果把所有6寸廠、8寸廠全部關起來,台灣只做先進製程。“那要賭”,哪一天先進製程需求掉下來了,該怎麼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