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霧中的峨眉山景(中評社 邱姿爽攝) |
中評社北京9月26日電(實習記者 邱姿爽)“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作為普賢菩薩的道場,峨眉山佛光隱現,盡顯聖地莊嚴;白龍洞的傳說中,白娘子曾於此潛心修煉,為山增添了幾分神話靈韵;而《倚天屠龍記》裡的江湖故事,更讓這座“仙山”多了俠氣豪情,三種獨特氣質交織,讓峨眉山的魅力愈發深厚。
9月26日,2025“秋游四川”台灣自媒體人參訪團走進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峨眉山,在山間雲霧的繚繞中,開啟了一場兼具文化熏陶與自然探索的旅程,親身感受峨眉山的獨特魅力。
台青們到訪當日,峨眉山恰被霧海籠罩,山間雲霧如輕紗般蹁躚流轉。行至山道間,霧氣時而漫過石階,將遠處的古鬆暈染成朦朧剪影;時而隨山風散開,露出一角飛檐或幾片翠綠的竹葉,宛如水墨畫卷徐徐展開。更令人駐足的是山道旁的欄杆,上面掛滿了密密麻麻的同心鎖,金屬鎖身被歲月與霧氣浸出淡淡銹跡。登頂時,腳下雲海翻騰,霧氣裹著草木清香撲面而來,台青們紛紛駐足感嘆:“在霧裡看峨眉山,好像走進了仙境!”
據介紹,峨眉山針對港澳台同胞出台了專屬優惠政策:符合“台胞首游族”條件的台灣地區居民,於2025年10月31日前享受門票免費;其他港澳台同胞也能享受半價優惠,僅需80元即可暢游這座名山,切實感受景區的溫情關懷。
峨眉山的文化底蘊在霧景中更添禪意,峨眉山的普賢菩薩道場為佛教四大菩薩道場之一,台青們循著鐘聲,在雲霧繚繞的廟宇中感受千年信仰的力量。
談及峨眉山,台青們紛紛提及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峨眉派”,並開玩笑說:“我來這就是為了找周芷若!”導游則向大家介紹,金庸先生創作時其實並未到過峨眉山,其筆下的峨眉派為藝術杜撰;而真實的峨眉武術底蘊深厚,以峨眉劍、峨眉刺、峨眉刀、峨眉槍等為代表,借鑒長臂猿與猴子的形態演變而來,如今在大佛禪院設有專門學院,由非遺文化傳承人授課,當地孩童也多會學習,讓台青們對這門傳統武術生出濃厚興趣。
台灣自媒體人羅麥克笑稱:“這次參訪就是為了峨眉山而來!”他告訴記者,由於從小受到金庸武俠小說的浸潤,一直向往有一天能去峨眉山等景點參觀。“我覺得人生一定要來一次,就絕對不會失望,不虛此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