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保署花蓮分署9月30日出動探勘隊進行馬太鞍溪堰塞湖路線踏察特遣任務。(照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臉書) |
中評社花蓮10月8日電/林保署出動探勘隊進行馬太鞍溪堰塞湖路線踏察特遣任務,光復林道隊今天返回,參與任務的布農族森林護管員田宇倫說,隊伍花了5天才走到現場,但堰塞湖旁塵土飛揚“陽光都照不進來”,跟世界末日差不多!
花蓮分署長黃群策說,評估光復林道隊勘察情況、照片等,“看看是否可能做一條路到湖區”。
馬太鞍溪堰塞湖9月23日潰壩,大量泥水沖到花蓮光復鄉等造成嚴重災情,迄今已18人死亡,6人失蹤。復原工作仍在進行中。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9月30日出動由資深森林護管員、山難救助協會東區搜救委員會、登山協作等組成的2支探勘隊伍,步行上山至馬太鞍溪堰塞湖探勘路線,自光復林道入山隊伍今天抵達光復鄉。
根據《中央社》報導,黃群策接受媒體聯訪表示,7月26日得知堰塞湖發生後,經調查相關地圖、地形資料,發現沒有路能到達,但為了未來能進行監測、管控或未來可能有工程手段,“必須還是要有地面部隊到達”。
黃群策說,這次派2支隊伍分別從馬太鞍溪北岸萬榮林道跟南岸光復林道入山,萬榮林道隊昨天已回到駐地,南岸隊伍必須從光復林道37K再往內走,靠山裡面沒有步道、路徑或獵徑,必須要披荊斬棘才能到達,原本預估是4日抵達、9日回來,但回程時間提早至今天已經到達。
黃群策表示,萬榮林道隊回報,該路線很多段要用垂降方式,地形陡峭沒辦法做道路,而光復林道隊雖然較遠也陡峭,“但是我們會經過他們的勘察情況、照片現況等,我們來看看是否有可能做一條路到達湖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