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經濟部水利署推動在台南烏山頭水庫建置水面型浮動太陽光電設施計畫。(照片:星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中評社台北10月7日電/台經濟部水利署推動在台南烏山頭水庫建置水面型浮動太陽光電設施計畫,近期因大規模光電板鋪設於水面,引起部分民眾對水質變化及自然景觀破壞的疑慮。最新消息傳出,烏山頭水庫遭爆約有11.5公頃光電板鋪滿湖面,畫面曝光非常震撼。
這項計畫由水利署列管,嘉南農田水利會負責公開招標,規劃容量約13兆瓦(MW),占地約13公頃,預估每年可發電1700萬度,減碳量約8906公噸。最終由新能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興業綠能公司取得標案,並於2022年5月投入運作。
根據《中天新聞》6日報導,有當地經常在水庫捕蝦的阿伯指出,曾看見業者派員清潔光電板,但並不清楚清洗時使用的藥劑或方式是否可能影響水質,對官方宣稱“無毒、安全”仍抱持懷疑態度。部分遊客則反映,原本波光粼粼的湖面如今鋪滿大片深色光電板,視覺衝擊明顯,影響了水庫原有的自然景觀。
報導指出,通往烏山頭水庫的道路崎嶇,沿途多竹林且缺乏照明;而從高處遠望,約11.5公頃的水面已鋪上光電板,整體畫面與過去截然不同。
報導引述台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及江南管理處說明,“水面型太陽光電”是配合中央推動綠能減碳政策的重要措施。以烏山頭水庫為例,年發電量約1700萬度,可供應超過4900戶家庭使用,減少碳排放並提升綠電比例。官方強調,使用的光電板材料安全、無毒,不會釋放有害物質,也不會對水質造成污染。
然而,居民認為官方數據偏重理論評估,欠缺長期監測結果,難以完全消除疑慮。而浮動式太陽能因不需與農地競爭,被視為土地有限的國家發展綠能的趨勢。目前全台已有13座水庫納入規劃,其中包括新竹寶二、金門金湖、雲林湖山、嘉義內埔子、高雄鹽水埤與阿公店等6座已完成併聯發電,總裝置容量達35.954MW,其中以高雄阿公店水庫的9.99MW最具規模。
報導表示,在台南,除了烏山頭水庫,曾文水庫也計畫建置約24.6公頃的光電設施,目前正進行公開招商。若未來實施,台南地區將擁有兩座大型水庫參與綠能發電。而這是屬於政府“再生能源發展計畫”與2025非核家園能源轉型目標的一環,官方希望藉由水域太陽光電補充綠電供應。
能源專家指出,浮動式光電板具有提高水體遮蔽率、減少蒸發、同時不占用農地等優點,但若缺乏完整環境監測與風險控管,仍可能影響生態系統。建議主管機關應建立長期追蹤機制,公開檢測數據,並與在地社區充分溝通,讓綠能發展與環境保護取得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