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市議會15日下午舉辦“打造高雄郵輪母港新願景:權責整合與觀光永續公聽會”。(中評社 蔣繼平攝) |
中評社高雄8月15日電(記者 蔣繼平)高雄港近來積極發展郵輪觀光,但這一年來仍傳出高雄旅運中心標示與動線不佳、以及郵輪客訴糾紛等負面新聞。高雄藍營15日在議會舉辦公聽會,邀請產官學出席提出改善意見,會中聚焦交通便捷問題亟待改善,否則難與起步早的基隆港競爭,對中部客群吸引力不高,更需專注海外進來的人流,才會對高雄整體經濟有幫助。
高雄市議會15日下午舉辦“打造高雄郵輪母港新願景:權責整合與觀光永續公聽會”,由國民黨高雄市黨部主委、不分區立委柯志恩與國民黨籍高雄市議員邱于軒主持,邀請交通部航港局、海巡署、內政部移民署、高雄港務分公司,高雄市觀光局、海洋局、交通局、法制局等單位出席。
另外,樹德科技大學休閒與觀光管理系助理教授楊志中、台灣國際郵輪協會理事吳繼文、山富旅行社副總經理趙明璋、康福旅行社協理胡國輝也受邀到場發表學界與業界的意見。
根據台灣港務公司統計,進出高雄港的國際郵輪艘次與人次,2022年因疫情為0艘次、0觀光客,2023年飆到歷史新高133艘次、18萬574人次,2024年又腰斬到剩下59艘次、9萬805人次。由於高雄港今年針對國際郵輪推出新優惠措施,包括母港郵輪的旅客服務費全免;掛靠郵輪同一國際郵輪,達5航次旅客服務費5折等。台灣港務公司預估高雄港2025年會有115艘次、超過17萬人次。
簡報也PO出基隆港與高雄港的郵輪艘次與人次比較,2024年基隆港331艘次、78萬人次,高雄港59艘次、9萬人次,量能相差巨大。
雖然高雄積極發展郵輪觀光,但去年曾傳出“莎倫娜號”因颱風航程變更產生糾紛事件,今年“領航星號”也傳出旅客服務與接駁、套票整合不成熟的問題。而斥資新台幣45億打造的高雄旅運中心也被批評蓋成迷宮、旅客在建物內迷航的新聞,顯示動線指引仍有待加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