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6日在中常會上並未表達要嚴審或否決對美關稅的附帶條件。(中評社 張嘉文攝) |
中評社台北8月7日電(記者 張嘉文)美國對台灣商品祭出20%高關稅,賴清德對此強調雙邊仍在談判中,最終版本也須送交國會同意。表面上看似程序透明、民主參與,但另一層意涵也是朝野一同扛責,實際上是讓在野的中國國民黨暗暗叫苦。
畢竟美國特朗普政府如此強勢,台灣幾乎沒有談判籌碼,即便屆時是對台灣非常不利的附帶條件,在野的國民黨要阻擋,勢必會面臨兩難,一是來自美國的壓力;第二則是尚有823第二波的罷免投票,有7席藍委仍面臨關卡。藍營無法承擔綠營將關稅搞砸的責任甩在他們身上,或者是禍害台灣的罪名。
也因此,這可能是“賴政府”現在有恃無恐,在對美談判過程中鐵了心都不對外說明目前對美國讓了多少利益,要付出多少代價,才讓關稅數字從原本的32%降為現在暫時的20%,因為他們可能是算準了,不管是何附帶條件,在野最多只能批評,但沒有否決的空間。
藍軍對美國關稅案出現不同訴求,一派主張立院應嚴審,另一派則是主張在野能當政府後盾,爭取更低稅率,接下來是否會產生矛盾,還是會最終統整出立場,後續還要關注發展。
但國民黨主席朱立倫6日在中常會上,並未提及未來要嚴審或者是否決“賴政府”和美國的談判條件,僅呼籲“賴政府”談判過程中要適度揭露訊息,並將在野黨的反對當成談判籌碼。這一定程度代表了藍營親美的態度。
若屆時政府公布的談判內容未引發民間強烈反彈,甚至沒有足以激起反美情緒的輿論壓力,在野黨恐怕更難以主張否決。尤其當社會氛圍仍停留在綠營主導的“親美就是安全”的認知框架中,在野的反對聲音即使合理,也可能被政治化操作為“破壞團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