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策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韓國介入台灣問題的表現、動因與限度
http://www.crntt.tw   2025-10-08 15:57:40
  中評社╱題:“韓國介入台灣問題的表現、動因與限度” 作者:劉雅涵(上海),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研究生;李雪威(威海),山東大學東北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摘要】台灣問題是中美韓三邊互動中的焦點問題之一。自中韓建交以來,韓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對台態度相對審慎。近年來,韓國通過增加涉台表述、采取實質性行動、在國際場合配合美日施壓等方式介入台灣問題的傾向愈發明顯。韓國介入台灣問題不僅受美韓同盟強化的影響,也與台灣地緣政治經濟重要性、韓國自身戰略考量密切相關。韓國介入台灣問題破壞中韓雙邊關係,加劇台海局勢複雜性和亞太地區“陣營化”對立趨勢,但受美韓之間利益分歧、韓國國內對台觀點分化和韓國對華利益認知等因素影響,韓國介入台灣問題仍有局限。未來,李在明政府不會盲目追隨美國的涉台政策,將根據“務實外交”原則處理對台關係。

  台灣因其關鍵的地緣戰略位置和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的樞紐地位,既是美國及其盟友遏華策略的重要工具,也是中美韓三邊互動的焦點。韓國本非台灣問題的當事方,自1992年中韓建交以來,韓國承諾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在台灣問題上保持審慎態度。與日本、澳大利亞等其他美國盟友相比,韓國一直避免與美國在同盟框架內討論台灣問題,涉台言論和行動相對保守。隨著中美戰略競爭加劇,美國有意藉助盟伴體系維護競爭優勢,韓國面臨越來越大的“選邊站”壓力,在台灣問題上不斷增強對美協調。自2021年《美韓聯合聲明》首次公開提及台灣問題後,韓國涉台互動明顯增加。2022年,尹錫悅政府上台,將美韓同盟視為朝鮮半島和平與繁榮的核心,宣布韓國將以“戰略清晰”取代“戰略模糊”政策,宣稱韓國絕不會在其核心安全利益上妥協。受此影響,韓國更加直率地表達其對台海發生潛在衝突的擔憂,將台灣問題與韓國安全相聯繫,乃至與地區和全球穩定掛鈎。

  一、韓國介入台灣問題的表現

  美國為加強在台海周邊的軍事存在,不斷增強與韓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協調,韓國介入台灣問題的趨勢愈發明顯,具體表現為增加官方涉台表述、采取實質性行動以及在國際場合配合美日施壓。

  (一)增加官方涉台表述

  2021年5月,韓國總統文在寅訪美期間與拜登總統發表聯合聲明,強調維護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兩國決定加強在台灣問題上的合作。這是台灣問題首次被納入美韓聯合聲明,也是中韓建交後韓國官方文件首次提及台灣。韓國第一副外長崔鍾建表示,此舉反映出韓國認為台灣的安全問題“直接關係到韓國的國家利益”。此後,韓國政府頻繁在各種雙邊、多邊場合提及台灣問題。2021年7月,韓國外交部副部長崔鍾建與美國常務副國務卿溫迪·謝爾曼和日本副外相森健良會晤時討論台海穩定的重要性。12月,第53次美韓安保會議聲明再次強調“維護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

  保守派尹錫悅政府上台後,發表了更加強硬的涉台言論。2022年12月,尹錫悅政府發布《自由和平繁榮的印度太平洋戰略》(簡稱韓國版“印太戰略”),提出“要保持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反對以武力改變地區現狀,事關印太地區安全與繁榮”。①這與美國的涉台表述基本一致。2023年2月,韓國外交部長朴振表示韓國的安全挑戰不僅限於朝鮮半島,也包括台灣海峽。再次重申“韓國反對以武力單方面改變現狀。韓國必須維護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4月,尹錫悅首次訪美,與拜登總統討論共同促進台海和平穩定相關事宜。尹錫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台灣問題不僅僅是中國和台灣之間的問題,就像朝鮮問題一樣,它是一個國際性問題”,②這是韓國總統首次以全球視角闡述台灣問題,但是尹錫悅并未表明韓國願意在台灣出現緊急情況時采取何種措施。2024年4月,韓國國會議長金振杓訪美期間表示“保障台灣海峽航行自由和領空自由,對韓國和印太地區的利益密切相關”。

  (二)采取實質性行動

  尹錫悅執政以來,韓國官員與台灣的互動越發頻繁。一方面,韓國高級別官員增加與台灣的互動。2022年12月,韓國國會副議長鄭宇澤及個別議員竄訪台灣,會見蔡英文總統和立法院長游錫堃,此舉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韓建交聯合公報》精神。2023年,韓國國會議員池成鎬以“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共同主席身份赴台,與蔡英文總統、游錫堃等台灣當局高級別官員會面。2024年1月,台灣民進黨賴清德在大選中勝出,韓國國民力量黨趙慶泰、池成鎬等議員發表賀詞。趙慶泰表示支持“台灣的民主與繁榮”,希望“韓台關係更加密切”。另一方面,韓國恢復與台灣的軍事交流。2018年,韓國前參謀長高級顧問李昌衡來台,此次訪問被台灣媒體視為韓台斷交後首次恢復軍事交流。2023年5月,韓國前空軍參謀總長朴仁浩竄台,與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進行交流。8月,韓國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崔允熙上將隨同美國前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率領的大西洋理事會竄訪台灣,與台灣當局高層進行深入交流。

  (三)在國際場合配合美日施壓

  尹錫悅政府將韓國的關注點從聚焦於朝韓關係擴展到更廣泛的印太地區,追求與美國、日本建立更深層次的安全關係,將台灣問題納入同盟對話框架,認識到台灣在區域穩定和安全中的關鍵作用。2022年8月,美國國會衆議長南希·佩洛西竄訪台灣,韓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無論美國立場如何,韓國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隨後強調,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對於促進地區安全與繁榮至關重要,并警告兩個大國不要采取相互敵對行動。2023年8月,美日韓三國領導人在美國戴維營舉行會談,聯合聲明中表示,美日韓認識到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是印太地區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因素,三國對台灣的基本立場沒有改變,呼籲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但美日韓三國領導人除承諾迅速磋商、協調應對“影響共同利益和安全的地區挑戰和威脅”外,并未采取進一步行動。2024年,第三屆“民主峰會”在韓國舉行,尹錫悅總統主持峰會,邀請台灣當局派代表出席。此前,台灣副總統蕭美琴參與了2021年由拜登總統發起的首屆“民主峰會”,台灣“數位發展部長”唐鳳則以綫上方式參與了前兩屆峰會。2025年4月,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日本外務大臣岩屋毅和韓國外交部長趙兌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會晤,強調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鼓勵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反對使用武力或脅迫手段單方面改變現狀,首次公開表示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相關國際組織。 ③

  2025年,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內將實施何種對台政策尚不清晰,但特朗普曾表示希望韓國在印太地區發揮更大的作用。特朗普政府內部的對華鷹派人士更傾向於向盟友施壓,要求盟友加強對台灣防務的承諾。2025年6月,美國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敦促亞洲國家增加國防開支,與美國合作以遏制可能發生在台灣海峽的衝突。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可能會要求韓國明確立場、承諾在台海發生緊急事態時支持美韓同盟。

  二、韓國介入台灣問題的動因

  在中美戰略競爭背景下,韓國介入台灣問題受美韓同盟強化的影響,還與台灣的地緣政治經濟重要性、韓國自身的戰略考量有關。

  (一)美韓同盟強化

  作為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重要盟友,韓國涉台言行深受美韓同盟強化影響,這是韓國介入台灣問題的根本原因。特朗普第一任期公開威脅“切斷美國和中國的所有聯繫”,拉開中美戰略競爭的序幕,台灣問題成為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重要手段。為強化“台灣牌”的戰略效果,拜登政府嘗試改變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單邊施壓行為,聯合歐亞主要盟友共同介入和干涉台灣問題,形成涉台政策“同盟聯動”現象。④此後,美國多次拉攏、施壓韓國政府,企圖藉助台灣問題聯合遏制中國崛起。

  第一,美國強化對韓安全承諾。拜登政府在防衛費分擔問題上做出重大讓步,給予韓國充分的安全保障承諾,美韓同盟的議題逐漸由對朝威懾延伸至科技、供應鏈、價值觀等多個領域。

  第二,美國鼓勵韓國參與多邊合作框架。美國一貫強調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促使韓國和日本在這一原則下參與地區事務。美國支持韓國出台韓國版“印太戰略”,促使韓國參與供應鏈相關的多邊經濟安全網絡,鼓勵韓國在多邊經濟框架中發揮作用。另外,美國積極推動美日韓三邊合作,美日韓國防部長和外交部長多次在會議中重申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對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至關重要。

  第三,美國要求韓國在印太地區發揮更大的軍事作用。2022年7月,駐韓美軍司令保羅·拉卡梅拉表示,美韓同盟在應對朝鮮威脅的基礎上,應發展為“以多國、多維度形式運作的同盟,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并關注中國和俄羅斯的動向”。

  尹錫悅政府延續保守派“親美”的政治傾向,迎合美國“以台制華”戰略,進一步強化美韓同盟。第一,強化價值觀外交。尹錫悅表示韓國將推行以價值觀為導向的外交政策,批評前任總統文在寅因擔心中國的“經濟脅迫”和報復而對中國采取順從態度。尹錫悅承諾韓國將成為“全球樞紐國家”,并將其作為韓國對外政策的目標,“通過自由民主價值觀和實質性合作促進自由、和平與繁榮”。不同於文在寅政府對“印太戰略”的謹慎態度,尹錫悅政府積極參與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2022年12月,尹錫悅政府公布韓國版“印太戰略”,強調“台灣的和平穩定對朝鮮半島和平穩定以及印太地區安全繁榮的重要性”。美韓在印太地區的政策協調程度顯著上升。

  第二,積極加入美國主導的“小多邊”機制。隨著中美戰略競爭延伸至科技領域,半導體成為中美科技競爭的核心議題。2022年3月,拜登總統提議台灣、韓國和美國、日本之間組建“芯片四方聯盟”,促進成員國在半導體生產等方面開展合作,保障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韌性。初期韓國對是否加入芯片四方聯盟表示猶豫,但韓國外交部長朴振8月18日宣布韓國將出席由美國領導的芯片四方聯盟初步會議。2022年5月23日,拜登總統在日本正式宣布啓動“印太經濟框架”,韓國成為13個初始成員國之一。韓國希望“在規則的制定中保證發言權以維護自身優勢,但又不會迫使韓國做出任何承諾,或引起中國特別強烈的反應”。⑤韓國工商會的企業調查結果顯示,在300家韓國出口商中,有53%的企業表示韓國應該加入美國領導的集團,僅5%的企業反對加入。

  第三,改善日韓關係,加強美日韓三邊合作。尹錫悅政府上台後尋求改善與日本的關係,時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表示願意做出回應,美日韓三邊合作的時機成熟。2023年8月,美日韓在美國戴維營舉行首腦會談,發表“戴維營精神”等三個文件,促使美日韓三國在對華政策上實現協調,特別是在台灣問題上聯合發聲。此後,美日韓各級政府官員舉行多次會晤和多領域的軍事演習,在經濟、科技、金融等領域展開對話合作。

  (二)台灣的地緣政治經濟重要性

  鑒於台灣海峽在地區航運中的重要性,韓國與台灣密切的經貿往來以及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主要供應國地位,韓國認為台灣的和平穩定與自身發展息息相關。

  第一,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對韓國經濟安全至關重要。台灣海峽是韓國重要的經濟咽喉要道,與韓國在印太地區的利益直接相關。台灣海峽是全球45%貨物運輸的必經之地,韓國70%的出口產品必須經過台灣海峽。彭博經濟的研究顯示,台灣海峽發生衝突將為全球經濟造成約10萬億美元的損失,約占全球GDP的10%。如果台海遭到封鎖,全球損失也將達到2.7萬億美元。台灣海峽的緊張態勢也將為韓國經濟帶來較大的風險,韓國的GDP可能下降23.3%。⑥

  第二,韓國與台灣貿易往來活躍。台灣和韓國同屬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產業結構相似,電子產品為雙方主要進出口產品。2024年前10個月,韓國對台灣貿易逆差高達181億美元,其中半導體占逆差71.3%。2023年到2024年期間,台灣對來自韓國的貨物進口支出同比增長了68.3%,反映出台灣對韓國製造商品的需求上升。⑦韓國和台灣定期舉辦經濟聯席會議,推進在半導體等先進技術領域的合作。

  第三,韓國半導體產業依賴流經台灣的供應鏈。雖然韓國和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在結構上存在相似性,但雙方在全球市場和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差距正在擴大。韓國在光電器件和分立器件領域的競爭優勢下降,而台灣在該領域具備較強的競爭力。在系統半導體領域,韓國與台灣的差距尤為明顯,台灣的競爭力顯著提升,而韓國并未取得顯著進展。在存儲半導體、硅片等領域,台灣都呈現出更強的復蘇趨勢。⑧由於台灣的半導體製造工廠生產全球60%的半導體和92%的最先進邏輯芯片,韓國半導體企業加強與台灣半導體企業的合作。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是韓國著名的跨國企業之一,占全球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市場份額的73%,閃存芯片市場份額的51%。台灣半導體巨頭台積電是全球最大的純晶圓代工廠商,占全球晶圓代工市場份額逾60%,充當著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風向標。2024年4月,SK海力士宣布與台積電合作,生產用於人工智能技術的新一代高頻寬存儲器(HBM)芯片。9月,三星電子和台積電宣布合作開發HBM4,開啓雙方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的首次合作。儘管三星電子可以提供全方位的HBM4服務,包括內存生產、代工和先進封裝,但三星電子希望利用台積電的技術以吸引更多訂單。

  (三)韓國自身的戰略考量

  在中美戰略競爭愈演愈烈的背景下,韓國試圖藉助台灣問題實現自身的利益考量,這是韓國介入台灣問題的重要原因。

  第一,韓國擔憂朝鮮藉助台灣問題伺機挑釁。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在其2024年報告中將台灣海峽和朝鮮半島列為兩大可能引發衝突的關鍵。台灣海峽局勢與朝鮮半島的安全形勢息息相關,直接威脅韓國國家安全。2022年9月,尹錫悅在接受CNN采訪時表示,“如果台灣周邊發生軍事衝突,朝鮮挑釁的可能性就會增加。美韓同盟的首要任務應是利用強大的防禦能力,應對朝鮮威脅”。⑨有韓國學者認為,台灣海峽衝突對韓國國防造成的直接影響是韓國介入台灣問題的主要原因,因為朝鮮會藉此“試圖對韓國進行軍事挑釁”。⑩ 

  第二,韓國藉助台灣問題以謀求對華戰略主動。近年來,韓國民衆的反華情緒日益強烈。加之,中韓經濟結構已經從互補轉向競爭,經貿“壓艙石”效應減弱,為中韓關係帶來結構性挑戰。在此背景下,韓國將台灣問題作為謀求獲取對華戰略主動的工具。韓國在其“印太戰略”中表示“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對朝鮮半島和印太地區的安全繁榮至關重要”,韓國將台灣問題納入美韓同盟協作中,以在對華關係中獲取戰略主動權。

  第三,韓國利用台灣問題增強地區事務參與度。尹錫悅將韓國定位為“全球樞紐國家”,表示將積極加入多邊區域合作倡議,提升韓國在地區和全球的地位,為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做出貢獻,并“維護該地區的航行和飛躍自由”。韓國試圖構建穩定台灣海峽的國際合作機制,擴大韓國在區域安全問題上的影響,將台灣問題視為實現“全球樞紐國家”的契機。⑪ 

  第四,韓國民衆支持韓國在台灣問題中發揮作用。烏克蘭危機提升韓國對台灣問題的關注。2022年8月,韓國《中央日報》和東亞研究院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4.5%受訪者支持韓國應在台灣問題中為美國軍事行動提供直接或間接支持。其中,42%的受訪者認為韓國的軍事作用應為美軍提供後方支援;22.5%的受訪者支持參與與美國的聯合軍事行動。衹有18%的受訪者反對韓國參與任何與台灣相關的突發事件。⑫2023年10月的調查數據顯示,若發生衝突,34.39%的受訪者表示支持韓國為台灣提供軍事援助。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