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建榮 |
中評社台北10月7日電(作者 李建榮)下一屆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進入白熱化階段,10月18日就將產生新任主席,由於民進黨執政已久,貪腐案件叢生,錯誤政策路線已然將台灣帶入不安定的危險邊緣,因而國民黨在“大罷免”以懸殊完封姿態擊潰民進黨及其側翼的青鳥集團後,國民黨拾回民心,重返執政機會日趨濃厚之際,新任黨主席能否抓住民心,團結在野,同心協力,重新執政,儼然是重中之重。
這次六位候選人都是我熟識、或認識的同志,這次多位候選人在選前有志一同前往拜會前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向他取經,爭取認同,希望效法其任內結束民進黨執政,帶領國民黨重返執政的目標。為什麼此時此刻,退休已久的吳伯雄屢屢被提起,並冠以“造王者”之角色?因為2007年他臨危受命接替馬英九為代理黨主席起,就無私無我全力完成黨內整合,“尊重前主席連戰、促成馬英九、王金平合作”,進而與泛藍政治勢力,諸如與親民黨、新黨、無黨團結聯盟完成立委選舉的合作,終而締造立委拿下八十一席、加上黨友五席,近四分之三的絕對多數,這是立委選舉以來國民黨最佳的席次。而後協助馬英九以58.45%選票當選總統,大贏民進黨221萬4065張選票。進入二十一世紀,從2000至2025年間,民進黨已經執政17年,國民黨衹有馬英九執政八年。因此每位國民黨員心中無不期望國民黨重整旗鼓,期許再創2008年立委與總統的雙重勝利目標。
當年國民黨所以可以重拾民心支持,除了阿扁的大型貪腐案件爆發外,時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正值壯年享有高人氣外,吳伯雄擔任黨主席無私無我、霸氣領導、柔軟完成黨內外整合也是功不可沒。
雖然此刻國民黨面臨的政治環境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民眾黨已取代親民黨當時的氣候,“藍白合”成為取代泛藍合作的呼聲。但是要求在野團結合作,力推一組可以勝選的總統候選人,黨主席全心扮演無私無我的抬轎角色,則是十分的雷同。
既然這六位主席候選人都期許定位為造王或造后的角色扮演,筆者也很樂意以當年追隨吳主席身邊的幕僚立場,回顧吳伯雄如何完成造王角色,供未來的新主席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