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評社圖片) |
中評社北京10月5日電(作者 陳勤浩)中國國民黨主席將於10月18日進行換屆改選。自9月15日國民黨主席參選人領表以來,各候選人後面國民黨內老中青支持者們合縱連橫之際,有人焦慮有人期盼。焦慮者,想想130多年來國民黨從推翻晚清創建民國,到抗日救國光復台灣,又在台灣創造經濟起飛奇跡,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的彪炳歷史,時至今日為何淪落到在台灣的政黨支持度僅剩19.2%,較之創黨才39年的民進黨支持度26.8%還低近8%(台灣《美麗島電子報》9月中旬民調數據)。國民黨賴以安身立命、尋求重新執政的基本盤已萎縮至此,個中原委頗耐人尋味。
造成國民黨今日窘況自有多方面緣故,但自2014年爆發太陽花學運以來,國民黨選出吳敦義、朱立倫等黨主席,一心只想把國民黨打造成選舉機器。尤其在兩岸路線、國族認同、親美反共等大是大非問題上迷失了方向,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反大罷免成功之後,外界都在關注國民黨領導層的權力繼承問題。事實上,國民黨內不乏有識之士,不乏既有聲望,又有論述能力的人才。但在當前環境下,容易忽略路線和思想的重要性,多數人都只考慮宣傳、組織和權力分配問題,因此,國民黨應認真坦誠地檢討總結2014年以來的經驗教訓,革除醬缸文化、宮廷文化陋習,立黨為公,重鑄黨魂,重建以九二共識為核心的兩岸路線,重建國民黨對台灣、兩岸乃至中華民族負責任的態度,以公平、公開、公正的方式選出既能清楚論述與現代接軌並連接兩岸的國民黨的核心價值,又能提出具體的政策承諾,讓台灣民眾相信國民黨這一屆選出來的黨主席,才是既能維護台灣利益也能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新時代領路人。
10月2日晚舉行的國民黨主席選舉辯論會上,多位參選人都談到國民黨的兩岸路線和“九二共識”,言論和主張明顯不同。其中郝龍斌與羅智強的理念和論述與前任主席朱立倫相同或大同小異,讓人覺得這屆黨主席沒必要改選,讓朱主席連任即可;而張亞中與鄭麗文則主張要撥亂反正重建兩岸路線,讓國民黨振衰起蔽。
郝龍斌說他“親美不跪美”,“和中不舔共”,“友日不媚日”,稱大陸要尊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澄清“九二共識”不等於“一國兩制”;羅智強則稱“我是台灣人、我是中國人,我的中國就是‘中華民國’”,對兩岸政策就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鄭麗文主張兩岸要和解、要合作,在“一中憲法”底下,大開大合,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重新大力推動兩岸交流對話;而既有論述也有方案的張亞中則主張國共簽署和平備忘錄、推動兩岸洽簽和平協議,讓兩岸政經交流融合,最終推動兩岸協商統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