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十六屆東莞台灣名品博覽會本月舉行(中評社資料圖 盧哲攝) |
中評社香港9月30日電(記者 盧哲)2025年第十六屆東莞台灣名品博覽會(下稱“台博會”)本月圓滿舉行。本屆展會規模創新高,在經貿交流、文化融合、青年互動等多方面創佳績。中評社記者現場觀察,已有十六年歷史的東莞台博會,在自身逐漸成長、成果愈加豐碩的同時,也從相當角度反映了兩岸融合及台商台企台胞在大陸的發展前景。
首先,兩岸交流合作愈加深入鞏固。
自2010年創辦以來,東莞台博會已成功舉辦十六屆,規模不斷擴大,影響力持續攀升,已成為兩岸規模最大的經貿交流活動,也是最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台資企業產品展銷平台。台博會不僅是台商開拓內銷市場、展示前沿技術的“窗口”,更成為深化兩岸產業對接、人文交流的“紐帶”。
本屆展會吸引海峽兩岸客商踴躍參展,設8大主題館、25個省(市)專館,參展企業超670家,展位超1880個,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台博會的交流合作之深入,既表現為大陸25個省市、島內22個縣市及港澳地區的展商構建的多元產業生態圈,也體現在本屆展會為東南亞台商首設的“亞洲台商主題館”帶來的“兩岸+東南亞”橋樑合作效應。
“亞洲台商主題館”吸引來自印度、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10多家實力台企加盟參展,集中展示了台企的新能源材料、裝備製造零配件、電子信息、生物科技、跨境電商服務等特色產業技術與大陸的智能製造、市場渠道。不少參展商在接受中評社記者訪問時都表示,看好台博會平台,期望通過參展獲更多機遇開拓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