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策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關注:科技合作正成為應對兩岸變局關鍵
http://www.crntt.tw   2025-09-24 00:26:52
第二十八屆京台科技論壇9月19日在京開幕(中評社 許思悅攝)
  中評社香港9月24日電(評論員 楊流昌)金秋九月的北京,天高雲淡,萬物競發。在經開區(亦莊)的現代化園區裡,在兩岸科技工作者的熱切交流中,第28屆京台科技論壇於9月21日圓滿落幕。這場以“共育新質生產力 攜手融合新發展”為主題的盛會,以“1+4+N”模式串聯起主論壇、平行論壇與N場配套活動,從智能醫療到數智綠能,從科技金融到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兩岸科技界、產業界代表600餘人齊聚,用一場場頭腦風暴、一份份合作協議、一個個創新成果,為“兩岸一家親”寫下生動注腳,為“科技共融”注入澎湃動能。

  一、變局中的堅守:科技合作成兩岸破局“關鍵棋”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單邊主義抬頭、技術封鎖加劇,全球產業鏈面臨“斷鏈”風險。然而,論壇上傳遞的信號卻清晰而堅定——越是風高浪急,兩岸越需攜手“抱團取暖”。正如中共中央台辦副主任潘賢掌所言:“大陸在全球產業鏈創新鏈中的地位持續增強,而台灣在高端製造、數位網路、綠色低碳等領域的優勢獨特,兩岸科技合作正是破解‘卡脖子’、應對變局的關鍵。”

  數據是最有力的佐證:截至目前,在京台資企業已超3000家,兩地貨物貿易總額屢創新高;論壇現場,12家兩岸生物醫藥企業簽約,10家落地台企共建科技創新中心,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與台資企業艾生智能簽訂骨科智能設備研發協議……這些成果背後,是兩岸產業“天然互補”的生動詮釋——大陸有超大規模市場、完備的工業體系與政策支持,台灣有精耕細作的製造經驗與前沿技術積累。正如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李政宏所說:“台企要轉型,大陸是最佳舞台;大陸要升級,台灣的‘小而美’技術恰能補鏈強鏈。”

  論壇上,兩岸企業家峰會台灣方面理事長劉兆玄的判斷更顯遠見:“兩岸產業系統對接,不僅能優化佈局,更能提升產業鏈國際競爭力。”從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到數智綠色協同發展,從科技金融到生物醫藥,兩岸正以“新質生產力”為引擎,共同繪製融合發展的“工筆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