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策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以“雙輪驅動”繪就香港新篇
http://www.crntt.tw   2025-09-18 00:23:04
李家超17日上午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
  中評社香港9月18日電(評論員 楊流昌)9月17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以“經濟與民生”為雙輪,既錨定國家戰略大局,又深耕市民急難愁盼,更以開放姿態聯結兩岸四地,為香港“由治及興”的新征程注入強勁動能。這份報告不僅是對過去三年施政成果的系統總結,更是對未來發展的清晰擘畫,字裡行間躍動著“以民為本”的初心與“敢為善為”的擔當,為香港市民勾勒出一幅可觸可及的美好圖景。

  經濟民生雙輪共振:夯實“由治及興”的民生根基

  報告開宗明義“改善民生是我施政的最終目標”,而“經濟増長是改善民生的基礎”。這一邏輯切中了香港發展的核心命題——唯有經濟持續向好,才能為民生改善提供源頭活水;唯有民生不斷提質,才能激發社會活力,反哺經濟高品質發展。

  過去三年,李家超帶領特區政府以“結果為目標”的改革精神破局,已交出亮眼答卷:公屋輪候時間從6.1年縮短至5.1年,家庭收入中位數增長約11%,經濟由負轉正並預計今年實現2-3%的正增長;金融中心全球排名躍升至第三,整體競爭力、人才競爭力分別升至世界第三、第四,安全城市排名躋身全球前十……這些數據的背後,是政府治理效能的提升,更是市民獲得感、幸福感的切實增強。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在民生治理中的實踐,亦為深化兩岸交流提供了有益參照。例如,香港公屋制度的靈活創新、“居家安老為本”的養老模式,與台灣在社區照護、青年住房保障等領域的探索各有特色,雙方若能加強經驗互鑒,必將惠及更多兩地市民。這種“民生無界”的理念,恰是中華民族同氣連枝的生動體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