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圖為80年前的《大公報》頭版,上書醒目大字:日本投降矣!(網絡資料照) |
中評社香港8月16日電(評論員 郭至君)今年是日本戰後80周年的重要節點,日本首相的相關政治聲明會引發國際社會輿論的高度關注。然而,8月15日,石破茂首相並未單獨發表類似以前的“首相談話”,而是選擇在“全國戰歿者追悼儀式”的式辭中,融入對戰爭歷史的反省與對和平的承諾,引發了社會輿論對日本政府在歷史問題立場的關注與解讀。我們認為,歷史帶來的慘痛教訓不可以淡忘,更不可以歪曲,“銘記歷史,珍視和平”這八個字戰後世代無論怎麼更迭,都必須時刻牢記。
歷屆日本首相在這一類歷史節點上,往往會發表被稱為“首相談話”的政治聲明,對戰爭歷史、和平理念以及今後的外交與安全政策進行表態。例如,1995年村山富市首相在戰後50周年發表了著名的“村山談話”,明確承認日本在戰爭中給亞洲各國造成了巨大損害與痛苦,並表達了深刻反省與由衷歉意。2015年安倍晉三首相在戰後70周年也發表了“安倍談話”,雖延續了部分“村山談話”措辭,但在歷史責任的表述上引發廣泛討論。而今年我們看到,石破茂沒有發表單獨談話,僅在紀念活動致辭中表示,必須在此刻再次深深銘記那場戰爭的反省與教訓。儘管這一表述被視為延續了日本政府歷來在終戰紀念日的反省基調,但需要注意,石破茂的講話內容對日本在二戰中的加害責任和給各國造成的傷害仍然是閉口不提的。
我們認為,日本現今的“反省”是充滿著機會主義的。雖然有過“村山談話”這種可以被接受的表現,但是更多的卻是大量不可接受的言行。十年前的“安倍談話”中,就有“不能讓與戰爭毫無關係的子孫後代擔負起繼續道歉的宿命”之說,後來,我們也越來越多地看到日本政府高官參拜靖國神社,堅持“侵略未定議論”,否認南京大屠殺和“731部隊”等重大史實,修改教科書等等最能暴露出日本對發動侵略戰爭一直以來的機會主義本質。而且令人不得不警惕的是,對侵略歷史的輕描淡寫甚至歪曲編造在戰後的日本已經漸成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