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近年來,隨著大陸經濟轉型升級和兩岸關係的複雜變化,台商台企在大陸發展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從京台科技論壇釋放的信號來看,大陸正以科技創新和制度開放為核心,為台商台企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但同時也要求其適應新形勢、新規則。
大陸正全力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聚焦人工智能、綠色能源、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等前沿領域。這為台商台企帶來三大機遇:
一是產業升級紅利:大陸市場對高端技術和智能解決需求旺盛,台企在半導體、精密製造、數字經濟等領域具有優勢,可通過技術合作或供應鏈整合參與大陸產業升級。
二是政策支持深化:大陸持續完善惠台政策,如擴大金融開放、提供就業實習崗位(如京台金融論壇發布的青年實習計畫),並通過“兩岸科技創新中心”等平台推動產學研合作。
三是內需市場潛力:大陸中等收入群體擴張和消費升級為台企提供龐大市場,尤其在醫療健康、綠色消費、文化創意等領域。
然而,台商台企也需直面多種挑戰,包括地緣政治壓力,中美競爭和兩岸關係波動可能影響供應鏈穩定性;大陸本土企業快速崛起,在科技和品牌領域形成強勢競爭,台企需提升核心競爭力;大陸環保、數據安全等監管要求趨嚴,台企需加快合規轉型。
台商台企的未來發展,有幾個關鍵:一是科技融合:如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在京台科技論壇致辭時所強調的,兩岸可共建“具有全產業鏈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台企可通過參與大陸新興產業鏈實現技術迭代;二是制度銜接:大陸持續擴大制度型開放(如金融業准入、知識產權保護),台企需積極利用政策紅利,拓展內需市場與跨境合作;三是青年與創新:吸引兩岸青年共同創業,如京台論壇推動的“青年金融就業實習”項目,有助培育新生代合作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