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美國對台灣徵收的“20%+N”疊加關稅如同一柄懸頂之劍,正將台灣經濟推向前所未有的困境。從半導體到傳統製造業,從高科技巨頭到中小企業,這場關稅風暴正在撕裂台灣的經濟命脈。清華大學台研院副院長鄭振清警示,台灣正面臨三重致命衝擊:高科技產業根基動搖、傳統製造業瀕臨崩潰、區域競爭力斷崖式下跌。
諷刺的是,真正“掏空台灣”的並非綠營詆毀的大陸,而是高舉“盟友”旗幟的美國。面對危機,台灣經濟的出路何在?台灣前交通部長葉匡時指出,單邊依賴美國無異於經濟自殺,必須開拓大陸、歐洲及東南亞市場;前陸委會特任副主委林祖嘉強調,融入RCEP等區域整合是生存關鍵——台灣石化產品在東盟面臨10%以上關稅,而RCEP成員間卻是零關稅。若繼續被排除在外,台塑、中鋼等企業將被徹底邊緣化。
當前台灣工農業者已在關稅重壓下掙扎,但他們的呼聲卻被綠營側翼的“資訊繭房”淹沒。當權者若繼續搞黑箱談判、回避兩岸對話,只會將台灣拖入更深的孤立。
歷史證明,依附強權終將付出代價。當美國露出關稅獠牙時,台灣更需清醒:唯有打破政治心魔,重啟兩岸經濟合作,主動融入區域整合,才能在風暴中尋得生機。這不僅是經濟選擇,更是關乎台灣未來的生存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