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今天是中美《八一七公報》發表43周年。這份誕生於1982年8月17日的聯合公報,是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專為解決美國對台軍售這一歷史遺留問題而簽署的關鍵文件。回顧其談判歷程與核心承諾,對於認清當前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錯誤行徑,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中美建交時,美國對台軍售問題因雙方分歧巨大而暫時擱置。然而,建交僅一年後的1980年,美國即依據其國內炮製的“與台灣關係法”,開啟新一輪對台軍售,嚴重違背建交原則。里根總統上台前後,其本人及團隊更發表一系列破壞“一個中國”原則、鼓吹提升美台關係的危險言論,導致中美關係烏雲密佈。
面對美方的挑釁,中國政府展現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經過中方持續、堅決的鬥爭和長達一年多的艱苦談判(1981年底至1982年8月),美方最終在《八一七公報》中作出了清晰且具有約束力的承諾,包括:重申“無意侵犯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無意干涉中國的內政,也無意執行‘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政策”;聲明“不尋求執行一項長期向台灣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後近幾年供應的水平”;承諾“準備逐步減少它對台灣的武器出售,並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
然而,歷史清晰地證明,美國並未真正履行其在《八一七公報》中的莊嚴承諾。其行為與白紙黑字的約定背道而馳。
43年後的今天,《八一七公報》所承載的原則和精神不僅沒有過時,反而在維護中美關係大局和台海和平穩定方面顯得愈發重要。美國自詡為“法治國家”,標榜“契約精神”,卻在台灣問題上長期背棄自身莊嚴的國際承諾,其虛偽性、雙重標準和霸權本質暴露無遺。
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背信棄義,是中美關係重大的風險源,也是台海和平最大的破壞者。唯有恪守承諾,回歸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正軌,才是符合中美兩國人民根本利益、維護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穩定的正確選擇。美國應深刻反思,立即糾正錯誤,避免在危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