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針對美國“對等關稅”衝擊,台灣苗栗縣長鐘東錦、苗栗市長余文忠等疾呼:開放兩岸交流,重啟陸客赴台,方是挽救台灣經濟的破局之道。這不僅是地方自救的呐喊,更是為台灣經濟開出的清醒藥方。
美國所謂“對等關稅”實為不對等的經濟絞索。台灣核心產業被迫“割肉”獻祭,卻仍被課以20%重稅,遠高於日韓的15%。這血淋淋的現實無情戳破所謂“平等夥伴”的幻夢,暴露台灣在強權博弈中的脆弱棋子地位。苗栗市長余文忠一針見血:“若早與大陸深化合作,台灣何至於被美國關稅欺淩至此?”當外部市場壁壘高築,台灣亟需向內尋找經濟活水。這活水之源,正在於血脈相連的兩岸市場。
台灣經濟已站在十字路口:是繼續依附於不可靠的強權,在關稅壁壘與政治內耗中沉淪?還是把握歷史主動,重啟兩岸交流的閘門,讓陸客的活水與大陸市場的暖流,重新澆灌台灣?答案不言自明。兩岸血脈同源、經濟互補的紐帶,是台灣抵禦風浪最堅韌的錨鏈。唯有以民為本,拆除人為藩籬,台灣經濟方能撥雲見日,重現生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