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美國宣布“對等關稅”台灣為20%,高於日韓的15%。未來台灣還需面對美國“232調查”及匯率風險,可說關稅匯率雙殺。面對嚴峻局面,台灣應儘速修復兩岸關係,推進經貿合作,這是自救的最可行方法。
美國濫施關稅、單方面挑動全球貿易戰,“對等關稅”之下,全無“對等”可言,對台灣也不例外。為了謀得較低稅率,台灣已主動出賣核心優勢產業,換來的仍然是高關稅。可以說,美國根本沒有、也不會把台灣當作“平等夥伴”。一味讓步,只會助長特朗普予取予求。
面對關稅匯率雙殺,台灣必須另謀出路。早在今年4月美國對台祭出32%“對等關稅”時,台灣已有很強烈聲音敦促賴當局儘速改善兩岸關係,讓大陸重新成為台灣的市場。
自兩岸經貿交往以來,台灣一直保持巨額貿易順差,這成為帶動其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主要支撐和轉型升級的重要動能。這種趨勢在2022年後雖然產生了一些變化,但大趨勢、大格局沒變。
兩岸產業結構具高度互補性,台灣的半導體、機械、化工在大陸擁有完整供應鏈與龐大市場。此外,兩岸經濟在資金、市場、技術、人才等方面各具優勢,兩岸產業鏈供應鏈緊密聯結,推進產業合作有利於兩岸企業發展,增進兩岸同胞民生福祉。
美國濫施關稅,給台灣產業帶來嚴重衝擊。危機就是轉機,只要儘速修復兩岸經貿關係,重啟正常交流,加強合作,不愁沒有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