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運詩人詹澈接受中評社訪問。(中評社 張嘉文攝) |
中評社台北8月16日電(記者 張嘉文)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全球對等關稅政策,其中對台灣課徵關稅“20%+N”,嚴重衝擊台灣經濟。兩度輔選馬英九、有農運詩人之稱的詹澈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美國關稅影響了士農工商,層面之廣無法計算,而台灣社會在此之前本就有疑美論,現在更可能產生“厭美”,討厭美國的氛圍出現。
詹澈本名詹朝立,台灣彰化人,屏東農專畢業,常著詩抒發情感,曾獲詩人獎,也常參與社運,2002年12萬農漁民大遊行總指揮,2006年百萬人民反貪腐紅衫軍副總指揮,2008、2012兩度輔選馬英九、擬定農業政策白皮書,他也曾任《夏潮》等雜誌發行人、編輯。
美國的經濟霸權剝削,是否會讓台灣社會重新思考兩岸關係?
詹澈接受中評社訪問時指出,其實疑美論早在關稅談判之前就已存在,而台灣對美關稅談判過程中因為充滿黑箱作業,使得各界的懷疑更深。他觀察,關稅公布後,產業界與經濟界雖有強烈不滿,但多半只是“幹在心裡”,不願公開表態,少部分已經忍不住說出口。
而目前尚未公布的關稅項目中,詹澈說,最可能牽涉到台灣糧食安全,範圍影響很大的就是美國稻米零關稅進口台灣的項目。
詹澈提到,在關稅談判之前,他就曾帶領農民到行政院抗爭,要求政府正視美國稻米進口問題,賴政府非常清楚農民在此項目的反對態度,農民群體非常龐大,更是過往支持民進黨的主力,因此目前民進黨官方對水稻關稅談判的進度是避而不談,也反映出敏感性。
以稻米為例,美國稻米進口零關稅衝擊極大,詹澈說,台灣米每斤約50元(新台幣),美國米只要30元,但其實口感相差不多,因為美國米本身就是用台灣品種改良而來,因此這等於讓台灣農民直接面臨價格競爭壓力,受傷程度極為嚴重。而雲嘉南地區是水稻主要產地,宜蘭也是稻米重要生產區,這些地方過去多半支持民進黨,如今恐怕會因經濟利益受損而逐漸轉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