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今日頭條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葉匡時:台灣應分散市場 不能集中美國
http://www.crntt.tw   2025-08-18 00:36:01
前交通部長葉匡時接受中評社訪問。(中評社 張穎齊攝)
  中評社台北8月18日電(記者 張穎齊)美國對台灣課徵20%關稅,還要疊加原有稅率,引起產業恐慌。前交通部長葉匡時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台灣處境艱鉅,隨著對美貿易被課重稅,兩岸貿易量也下降,台灣不能只看美國,大陸也是重要市場,大陸、歐洲皆重要,台灣應看得更廣才對。

  台經濟部統計,從2020年到2024年、最近5年兩岸貿易量皆負成長,2021年出口大陸252億美元,去年掉到剩149億美元,2022年負成長18.76%、2023年23%、去年5.53%。近5年平均負成長22%。

  葉匡時表示,如今台灣面臨美國關稅重創,再加上兩岸貿易量負成長,最慘重的就是台灣中、南部的傳統產業、工具、機具、製造業等,疊加關稅更讓他們雪上加霜。台灣面臨艱困的未來,應重視大陸的供應鏈、工業崛起,台灣也是重要的供應鏈,不能只看美國,要多看大陸、歐洲等其他市場。

  葉匡時,出生於花蓮,籍貫浙江大陳島,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組織理論與政策分析博士,現任陽明山未來學社理事長等。中國國民黨籍,曾任交通部長、高雄市代理市長、副市長、中山大學企管系主任、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桃園國際機場公司董事長、陸委會諮詢委員、海基會顧問。

  葉匡時向中評社指出,台灣要看得更廣,除了美國外,還有中國大陸、歐洲、東南亞,台灣現在的策略到底如何?台灣與其他國家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少之又少,希望能與更多國家有重要貿易往來。

  針對美國對台灣的關稅能否下修?葉匡時說,從歐洲、日本等案例即可清楚,台灣即便有機會降關稅率,問題是要付出多大代價?比如要加碼對美投資4千億美元?現在都是美國在主控方向,台灣面臨很困難狀況,但必須要權衡利弊,能付出什麼、不能付出什麼。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