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黃奎博。(中評社 鄭羿菲攝) |
中評社台北8月14日電(記者 鄭羿菲)針對中美關係,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黃奎博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中美關係現在是“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而中美關稅談判處在“Trust, but verify”相互試探互信的階段,在中美關稅談判有結果前,“習特會”有可能發生,這也能讓雙方放緩氣氛。
黃奎博說,目前會對中美關係有影響的是印度,美對印課50%高關稅,讓中印關係有轉圜,多家印度媒體報導,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計畫31日訪華,而印度也在與俄羅斯加強合作,讓美國的印太戰略似有所鬆動,原本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現在變成中俄印軟連線。
中美關稅戰在5月中旬休戰,同意90天寬限期,8月12日到期。中美談判代表日前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Stockholm)舉行第3輪高層會談後,美國總統特朗普11日再度延長對中關稅寬限期90天。中美關係再度放緩,馬來西亞首相安華8日則對外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特朗普將出席今年10月於吉隆坡舉行的東盟系列峰會,外界認為屆時中美元首有望舉行“習特會”。
黃奎博,美國馬利蘭大學政府與政治系博士,歷任台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主委、陸委會諮詢委員、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副院長、中國國民黨副秘書長(督導大陸部、國際部),現為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政大外交系教授。
黃奎博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中美關係現在是“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很難真的脫鏈,但也會一路相互對抗下去。美國總統特朗普基本上把中美關稅談判完全獨立出來談,或許是因為經濟量體等因素,導致談判的難度不同,因此他不認為台美關稅談判會等中美關稅談判完後才會來處理,他不覺得有相關性。
黃奎博說,現在中美其實是試探互信,或者說是在試水溫,包括中美各巳鬆綁稀土禁令、輝達H20晶片禁令等,或其他各式各樣的“暫時性”措施,這些都可能繼續執行,也可能在某個時段被回收,都沒有一定。
黃奎博指出,比較正向來看中美關係的話,可以說是中美暫退一步,先把爭端因子控制住,中國在意的是晶片、美國在意的是稀土,當這些爭端因子還在檯面上,中美關稅談判就會很難談,然後互相觀察彼此承諾的項目“有沒有做到”,若都有落實,再試試看把談判盡量往前推進,可以說是增加彼此的善意,或者說至少有基本的互信。如同美國前總統里根在冷戰時期與蘇聯談判核裁軍問題時,多次表達的“Trust, but verif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