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榮恭 |
中評社台北8月18日電(作者 張榮恭)賴清德作為中華民國總統,卻以“終戰紀念日”來定位8月15日,嚴重違背身分及失去立場,不僅愧對中華民族抗戰期間死傷的三千五百萬軍民;縱使其以所謂台派自居,也是愧對日據期間因武裝抗日而死傷的三萬台灣同胞,以及在二戰被驅至東南亞而戰死的三萬三千名台灣人(日本學者末光欣也的估計)。
八十年來,舉世公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接受中美英蘇四國領袖蔣介石、杜魯門、邱吉爾、斯大林簽署的波茨坦公告,即日本無條件投降。由於裕仁這項宣布以“終戰詔書”為名,使得日本一些人士據此避稱投降,現任日本首相石破茂對於這種現象十分不以為然。賴清德身居當年戰勝國中華民國傳承至今的領導人地位,竟連戰敗國的現任政府首腦都不如,莫非意圖表現為昭和順民?實在貽笑大方。
今年1月29日,石破茂在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主辦的“東京全球對話”發表講話指出,“今年是日本戰敗八十週年,我刻意說‘戰敗’而不是‘終戰’,是因為‘終戰’可能錯誤地表達事情的本質”。1月31日,石破茂又在日本眾議院預算委員會表示,“在經歷戰爭的人尚存之際,開展檢討工作至關重要,在戰敗八十週年的今年尤為關鍵”。
另據日本記者本田善彥引述石破茂曾於2018年8月17日撰文寫道,石破茂之父曾經糾正部屬使用終戰一詞說:“不可以這樣!我們國家不是輸掉了戰爭嗎?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這不稱戰敗,還刻意使用終戰等模棱兩可的說辭,結果好像謎團一樣,讓人似懂非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