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今日頭條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先烈後人講先輩故事 傳承抗戰精神
http://www.crntt.tw   2025-08-16 00:24:58
抗日英烈高興亞的孫子高偉東接受採訪(中評社 陳思遠攝)
  中評社沈陽8月16日電(記者 陳思遠)“山海有情、天遼地寧”。14.8萬平方公里的黑土地,2000多公里的海岸線,綿延1300多公里的遼河水,撫育了4200萬遼寧兒女。這片土地上,曾有那麼一群人於民族危亡之際挺身而出,以熱血鑄就豐碑——他們就是令人欽佩的抗戰英烈。

  8月15日,中評社記者採訪了抗戰先烈高興亞、車向忱的後人,在他們的講述中,抗戰先烈們偉岸的形象愈發清晰。

  高偉東,1967年出生,是全國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高興亞的孫子。他向記者介紹,2015年,爺爺高興亞的外孫戴玉斌和曾外孫戴建東在東北陸軍講武堂舊址陳列館,發現了一張標注“高興亞”名字的講武堂畢業照。照片不僅揭示了爺爺的樣貌,更提供了關鍵線索:東北講武堂第四期炮兵科畢業。以此為起點,高偉東踏上了追尋爺爺足跡的道路。

  高偉東對爺爺高興亞的事跡爛熟於心,他早年參加奉軍,後加入東三省陸軍,曾在張學良、郭松齡領導下參軍。九一八事變後,高興亞耳聞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在沈陽殺人放火的暴行,於1931年10月22日在《世界日報》發表《國難中的意見》檄文,痛斥日軍暴行,呼籲全國團結抗日,字裡行間滿是憂國憂民的赤誠。

  此後,高興亞毅然返回東北,加入東北抗日義勇軍遼寧救國軍,任旅長,率部轉戰遼西、遼南、遼東,與日偽軍激戰數百次。1934年4月,在遼東三角地帶中奎寺一戰中,面對兩萬餘日偽軍的圍攻,他登上高地偵察突破口,身先士卒率敢死隊衝鋒,全軍血戰六晝夜終獲突圍,而36歲的高興亞與團長毛長山等147名官兵壯烈犧牲。

  “小時候吃的是農村大餅子,喝的是帶土豆的咸湯,如今的高樓大廈、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流血犧牲換來的。”高偉東感慨道。他認為,若沒有革命先烈的抗爭,民族存續將面臨危機,因此必須讓青少年銘記這段沉痛歷史,牢記國恥,傳承使命。“我們珍愛和平,但更要警惕來犯之敵,做好準備,使國家強大以抵禦外敵侵略。”

  車紅的爺爺車向忱,是遼寧法庫人,著名愛國志士、平民教育家、東北抗日救亡先驅。作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他一生以教育為武器,既深耕平民教育,又投身抗日救亡,更在統一戰線工作中貢獻卓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